罕病兒的慢慢學習路

-談做選擇

  教學這麼多年,即使是我已接觸過許多不同特質的特殊需求孩童,初次服務伴有罕見疾病影響到神經與智能發展的兒童,當時也是在閱讀了很多相關資料後,才慢慢越來越知道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跟課程發展方向。

  由於這個孩子的動作發展停滯,動作緩慢跟動作幅度小,也沒有口語表達技能,生理上的種種限制讓他可以進行的活動又更為受限;當時,我跟家長討論後,希望首要可以教會他可以表達要求,因為讓孩子練習表達需求,一方面可以從生活情境中建立溝通管道,另一方面在學會此技能後,未來也能更容易應用在生活中。因此,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,他學會用手掌拍桌面的物品跟卡片,來表達自己想要玩的玩具(正確百分比達80%以上);後來他也學會了跟著發一兩個聲音,開始學會要跟著大人一起說話的時機。

要求行為圖表

  雖然花了近一年才學會了穩定用手去拍打想要的物品,但嘗試想對課程進行一些新調整時,卻發現很難有突破,例如用聲音去表示想要的物品。使用口語是常見的溝通方式,但是對這個孩子來說,這個方向的練習還是太難了,但我仍想讓他可以透過表達喜好跟其他人有更多互動機會。所以後來,我們開始練習回應「要」跟「不要」。學習了近一年後,他漸漸地能分清楚自己想要物品時,要拍打「要」的按鈕,當自己不想要物品時,要拍打「不要」的按鈕。

按鈕:要/不要

  Wehmeyer(1996)提到這些重要的經驗是自我決策行為的基本成分,包括做選擇。教導特殊需求孩子學會做選擇,他們可以理解自己的行為與外在環境的關聯性,進而期待促發更多相關行為,這是初期孩子開始和他人建立合作關係的關鍵活動。

  學會用按鈕表達要跟不要後,我開始讓他嘗試在不同的活動中去回應。例如我會拿書詢問他:要不要這本書,他如果不要他會按不要;或者是看書看到一半,詢問孩子還要不要繼續看。

  另外也開始能嘗試讓他參與畫圖活動;因為這個孩子的手掌力氣無法抓握住筆,因此在學校時,完成的美勞作品跟畫圖作品都必須有大人協助才能完成,實際能做選擇的機會就少的多。所以在他會按要跟不要的按鈕後,我會拿著每種顏色詢問他,要不要這個顏色,讓他參與選顏色的過程,當然畫圖的部分,也還是需要大人協助的,但看見他這段時間的進步還有一起完成的圖,已足夠讓我感動了,他真的是個很努力的孩子。

共同完成的圖

  雖然重度障礙孩子學習的速度較緩慢,但他們依然擁有許多新技能的潛能。透過不一樣的課程設計,教導功能性的實用技能,讓學會的能力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除了接受支持服務的角色外,他們也有回應他人跟他人互動的表現。在提供教學時,應該要考慮每個孩子的獨特需求和興趣,以確保提供有意義的選擇,讓每位重度障礙孩子都有發展、學習和展現自我的機會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