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孩子已經一歲了,還沒開始說話

  要怎麼判斷孩子的語言發展有沒有落後呢? 孩子在一歲左右會開始出現模仿大人說話的能力,也就是「仿說」;有時也可以觀察到孩子自言自語咕噥著說話的表現,這個則是「自發性口語」,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「仿說」以及「自發性口語」。

仿說
反應會有點對點定點對應的特性,即我們說了什麼音、幾個字,孩子也要說一樣的。例如媽媽說:「蘋果」,孩子就說:「蘋果」。

二寶學說話

自發性口語
孩子會一段時間內,自己自發性的變換不同的音。例如自己玩的時候,會自己邊玩打鼓玩具,一邊發出鼓的音效聲,或者自己發出一段有不同變化的聲音。這個能力會與孩子之後的主動表達有關。

寶寶的睡前分享

  因此,孩子語言發展有沒有落後,可以先釐清,孩子目前是不會「仿說」,還是沒有「自發性口語」。

這裡分享4個行為觀察的面向:

  1. 孩子是否只吃固定類型的食物:由於口腔的肌肉發展也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得越來越有力氣,因此如果孩子的咀嚼狀況不佳,只吃軟的食物,或是都用吞的,或是都需要大人剪細碎才能吃,有可能是口腔的肌肉力氣不夠,可以先讓孩子嘗試吃軟硬不同的食物,並與專家討論如何調整孩子吃飯狀況。
  2. 自發性口語數量多寡:自發性口語數量多寡:下圖分享之前請教學老師紀錄孩子在每個活動下的發音次數,以及聲音。自發性口語多表示孩子有注意到環境中的聲音刺激,並且對於聲音產生的聽覺回饋有興趣。如果自發性口語少的孩子,建議可以在家中增加誘發口語的活動,像是一起唱歌、玩玩具的時候搭配音效(開火車時嘟嘟嘟),比起說長句子的故事書,可以先讓孩子多注意重複性高的單音。
  3. 聲音的使用:聲音的使用:孩子有了聲音後,可以觀察孩子會不會在固定的物品或人物出現時,發出固定的聲音;例如:看到奶瓶上的鴨子圖案會說「鴨」、看到狗狗時總會說「阿阿(近似汪汪)」。如果沒有,大人可以幫孩子建立固定的字典,當孩子要拿物品時,可以示範這些孩子目前有能力發出的聲音,先建立每個物品都有不同名稱的概念,了解使用聲音表達要求的功能。
  4. 聽指令的表現:聽指令的表現:若孩子說話反應少,另一部分也可以觀察孩子的聽理解是否都正確,例如請孩子丟垃圾、過來抱抱、拿鞋子坐這裡,孩子是否在沒有協助時,都清楚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動作。聽指令能力有助於孩子在練習說話時,能使用邊聽說明邊做(或加上示範)的方式,引導孩子嘗試發出聲音。
自發性口語紀錄

  最後附上網上分享的的兒童發展檢核表,有疑慮的家長可以先填檢核表了解孩子的發展有沒有落後,再看看需不需要跟兒童發展方面的醫生討論哦。
https://health.gov.taipei/News_Content.aspx?n=890BB287E6A590F0&sms=FEDD3204A66CD37D&s=341720F573D7CFC9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